匾额,有扁、额、牌等单称,又有扁额、牌额、牌扁等合称。据《说文解字》释:“扁”,署也,从户册。户册者,署门户之文也。“扁”字也作“匾”、“楄”字。匾额指题字的横牌或锦幅,挂在门墙的上部。匾以木、石、灰为主,现在也有以铝、玻璃、塑料制作。额,《说文解字》作额字。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我国的匾额至少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。
匾额的形式是非常丰富多彩的。就其基本形式来说,可分竖匾和横匾两种。早期的匾额以竖匾为多,多为长方形,也有正方形的。晚期的匾额为横式,基本上是横长方形。匾额,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。其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文采激扬,趣意盎然,是绽开在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,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。
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,匾额遍布神州大地,浩若烟海。揭邑钟灵毓秀,文化积淀十分丰富,匾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,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。被誉为潮汕三大禅林的双峰寺就留下了许多很有历史价值的牌匾。艺术大师刘海粟的题匾“大雄宝殿”四字浓墨酣畅,浑雄遒劲。佛教说释迦佛像大勇士一样,一切无畏,有神力降服群魔,故称“大雄”,此殿供奉以释迦牟尼为首的佛像,是全寺的中心建筑。十万山人孙星阁的题匾“藏经楼”,并为之撰写对联:藏书万卷念我为佛,经世涵无浑丽天。字体苍莽浑厚,意趣隽永。粤东知名书画家郭笃士也为该寺题了二匾:“来猷”、“群隐”。书法疏密有致,接递映带。二匾正好挂在遐迩闻名的翠竹掩映的双峰寺庭院入门,前匾隐含“王子猷雅好访竹,不问主人”,后匾意指“晋七贤啸傲竹林,世称群隐”。都隐藏了一段爱竹贤士佳话,也是一副绝妙的对联。
还有城区南侧的马山窖,窖侧有一藏书十万多卷的藏书楼,楼主的好友何绍基为之题匾“百兰山馆”。究其原因,原来楼东有一椭圆形莲池,周围栽种了几十样不同品种的兰花,因此得名。
北门的关帝庙,前厅梁悬挂一匾,用溜金体书写“古榕武庙”四字,字迹苍劲有力,该庙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(公元1558年),是揭邑百姓为纪念“忠义贯乾坤”的关公而建的,正殿还有一匾书“威宣南海”四字,匾下的几、桌系金漆木雕,内容为“桃园结义”、“关公护姣”等等,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古匾的谐调、教化作用的特点。
仙桥篮兜村的“郑氏家庙”里,400多年来便挂着三面金匾:第一面“泽永苕流”,是明朝南京礼、吏、兵三部尚书湛若水题郑大仑者,题匾云:为嘉靖壬午科举人授湖州府德清县教谕郑大仑立。该匾书法朴实苍劲,疏密有度。第二面“柏音如在”,是明理学家、兵部尚书王守仁,为云南监察都御史郑一初所立,汉时御史府中种柏树,后遂把御史台命名为柏台。该匾字肥,意态饱满,足具丰神。第三面“金马玉堂”,是林大钦题揭阳进士郑一统的。“玉堂”为翰林官署专名,笔墨酣畅,富有神韵,不愧为状元字。这三块匾额是明代遗存下来较有价值的翰墨文物,为潮汕不可多得的匾文化载体。古溪陈氏家庙收藏着清代大书法家、金石学家给陈诗正题写的“鹗荐重光”匾。字体圆劲丰润。“鹗荐”典出《后汉书》:“孔融上疏荐祢衡曰:‘鸷鸟累百,不如一鹗,使衡立朝,必有可观。’”这一谐调人际关系、规范政治之匾,为揭阳文物宝库增添异彩。